農產品電商問題在哪?出路又在哪?

隨著互聯網進程的持續推進,電子商務的發展,互聯網+農業火遍了整個電商圈,在政策的推動下,作為農業電商的重要分支,農產品電商也迎來發展潮頭。然而,與一般電商相比,農產品電商處于萌芽階段,就像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沒有充足的營養與成長的法則,其實很難走遠。

1.jpg

一、農產品電商的問題在哪兒?

1農產品電商基礎不牢靠,缺乏成熟標準與模式

一般產品電子商務模式相對成熟,農產品電商尚缺乏成熟模式?;仡櫸覈娮由虅瞻l展歷程,數不清的傳統企業和資金流入電子商務領域,使得電子商務世界變得異彩紛呈。隨著巨頭阿里、網盛等上市也標志著其進入規?;姆€定發展期。一般電子商務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運營模式與行業準則,而農業因其特殊性導致農產品電商一直停滯不前。

一件農產品從種植到收獲、物流到倉儲、再到消費者手中,這期間農產品的品質、運輸、儲存、安全等問題都很難像工業品那樣加以標準化控制,所以農產品電商一直難以形成行業標準和規則。同樣的農產品,市場里也能買到,還能保證新鮮和隨意挑選,為什么要去網上買,從產地到倉庫再到消費者手中,幾次污染如何解決?這些都是問題。農業產業電商基礎并不牢固,尤其缺乏標準和品控。

2農產品電商生產基礎不牢靠,倉儲物流成本高

農產品受環境因素影響大,農產品電商倉儲物流體系不健全、成本高。目前一般電商,在經歷了標準化生產階段,正步入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階段,銷量多批、隨時翻單已成為電商的生產基礎。然而,這套方法并不適用于農產品電商。農產品儲存與運輸限制于訂單量、成本、環境等多重因素,尤其是生鮮電商,受季節波動等環境影響,其在保溫、保濕、運輸等上要求苛刻,倉儲物流成本高,系統工程不夠完善,舉步維艱。

3農產品電商缺乏知名品牌,品牌信譽度較低

我國農產品普遍缺少品牌化。所謂品牌化不只是地理標志產品,比如煙臺蘋果、章丘大蔥、陽澄湖大閘蟹,更缺少相對成熟的市場品牌。比如我知道這個農產品好,卻不知道哪個企業提供的該款農產品是正宗。缺少品牌化,品牌信譽度低,用戶對產品的第一認知度就會降低,消費自然不會高。

綜上,我國農產品電商普遍存在問題:1、農產品難以標準化,這導致農產品電商在定價、運輸、質保和售后等方面的一系列問題。2、農業生產受環境影響、季節波動,農產品電商很難獲得穩定持續的利潤回報。3、品牌基礎不牢靠,用戶信用度不高。

2.jpg

二、我國農產品電商出路在哪?

1農產品電商需要夯實基礎,從源頭解決問題

農產品電商體制的不健全,根本上說是沒有找到源頭。2015年是農業互聯網創業元年,很多之前做互聯網的人一頭扎進農業電商的圈子里,利用傳統互聯網思維去解決農產品電商問題。然而,在這個小農經濟特征依然明顯的時代,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伯伯直接“鏈接”互聯網是很困難的,農民自己還沒有解決好種植生產問題,在還得靠天吃飯的情況下是很難接納農業互聯網來勢迅猛的改造的??傮w來說,小農經濟具有區域性顯著、分層性明顯的特點,標準化也需要因地制宜。農業產業鏈還需要時間轉化。

雖然農業電商已經先走一步,不過仍沒有從根本解決問題。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沒有得到實際保障,消費者與農產品生產者信息溝通不及時,導致消費者對農產品缺乏信心,農產品溯源貫穿從種植、生產、加工包裝、流通、直到消費者的全過程中,切實保障消費者對產品種植、加工運輸等過程相關信息的知情權,進一步提升對農產品物流系統的監管和農產品品牌的建設。

農產品電商從源頭改造,也需要農業的適度規?;瘉碇?,在這其中,不僅需要國家政策的引導和企業、社會大力的支持,也需要大量的新農人、農技師與職業農民共同努力。

2建立特色農產品電商平臺,品牌農產品逐漸完善

農產品有其特殊性,它蘊含著地區差異、季節特征和風土人情。每種農產品都有其自身特色,它并不適合千篇一律的標準化生產。相較而言,其獨特性正是其自身優勢。農產品可以立足于地方特色,建立自己的品牌之路。一方面增加地標性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在此基礎培育企業主導的市場品牌,農產品品牌可以出現“地域品牌+企業品牌”的雙品牌構造。當然,這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與企業的主導,把品牌農產品逐步完善。

3.jpg

農產品電商之路任重道遠,大部分時候我們只看到了它的冰山一角,還沒有意識到冰山下的暗涌細流,要想有所突破,還需深度理解與轉變。農產品電商作為傳統行業的改造,筆者以為不是農產品生產單個環節、幾個企業的事情,而是整個產業鏈的升級與重構。傳統電商模式已經不適用了,需將農產品溯源與電商平臺相結合,解決農產品銷售信息不對稱,實現商品數據共享,為供貨商、企業、消費者提供一個健康、安全、便捷的電商平臺。


原文來自:盈縱啟航
在線客服
在線客服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_当漂亮人妻当夫面被强了电影_教练的大东西_魏大勋把杨幂做哭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