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上行】李建華談新型農產品電商供應鏈

導讀


農村電商擴展了農產品銷售渠道,優化和重組了農產品的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重構了農產品產業鏈,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新動力。但是農村電商要解決長期困擾我國農村發展的農產品滯銷、農民增產不增收等問題,實現農產品上行的穩定供給,就需要打破傳統農產品供應鏈參與者眾多、流通環節層級較多且層層加碼、供應鏈節點的銜接不通暢等瓶頸問題,培育和完善新型農產品電商供應鏈。 


15de000fe61020cdb49e.jpg


       目前,我國農產品電商供應鏈建設仍處于初級階段和較低水平,導致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不高,商品化率不足,物流成本高、品牌影響力不夠,對于品控的控制力較弱,導致農產品上行乏力。同時,困擾農產品上行的分級、包裝、檢測、質量追溯、營銷推廣等問題,都給農產品上行帶來很大困難。


       要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地方政府從農產品的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著手,打造高效、先進的農產品電商供應鏈,實現電商與當地產業資源的精準對接,具體措施如下: 



一、“摸家底”——梳理分析,清晰定位


       不是所有的農產品都能借助電商渠道銷售出去,農產品上行一定要聚焦地方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梳理出來能夠適合上行的相對優勢的農副產品、鄉村旅游、民俗產品等特色產品,這就需要地方摸一摸家底。


       地方政府一定要根據當地的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組織當地的農業局、林業局、旅游局、商務局等相關部門,對轄區內農村產品的生產情況,特別是生產畝數、產量、上市時間、質量和技術水平,以及銷售情況,包括銷售渠道及比例、自主品牌擁有情況、農產品電商企業及貧困戶網絡銷售情況進行全面統計,形成基本檔案和農產品數據庫。


       然后根據摸底情況,進行農產品的清晰定位,制定有針對性網絡銷售措施,具體包括:

       哪些農產品適合網銷,產品網銷的優勢、網銷的方向和客戶,網銷模式(網絡零售還是批發),哪些農產品需要生產認證,哪些需要冷鏈延長農產品保鮮時間和網銷周期,哪些農產品可以實現錯峰銷售,網絡銷售的痛點和難點在哪里。


       目前,而對于大部分縣域而言,都沒有進行全面和精準的摸底,對本地特色產品梳理不夠,制定的銷售措施也缺乏針對性,此外,數據統計過窄,沒有把電商對于鄉村旅游、民俗產品、餐飲住宿等統計進去,導致本地特色農產品沒有取得網絡市場的競爭優勢。



二、“制標準”——規范流程,加強品控


       由于農產品的鮮活性、季節性、區域性、分散性等特點非常突出,加上生產主體的多元化,導致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不高,同品不同質,成為制約農產品規模上行的重要因素。


       而要解決上述問題就要地方

       規范產品的標準化生產流程,如育種、種植、養殖、施肥、澆灌、除草、采摘等生產環節;

       規范產品采后的商品化處理流程,如倉儲、分級、包裝、預冷、檢測、質量追溯等流通環節,向本地合作社、農戶、家庭農場等進行推廣。


       流程的標準化對于提升特色農產品的品質控制和標準化水平,提高小農生產的集約化水平,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如,四川資中血橙,采摘時間經過農林局、血橙協會等機構科學的分析,資中縣政府發文,明確資中血橙的采摘時間為每年的1月1日,確保優質的資中血橙到達消費者手中能有最完美的品質,重塑了“資中血橙”的形象。


       地方只有制定特色農產品的生產標準、流通標準,才能保障產品的品質,通過積極培養本土的農產品供應鏈企業,讓電商企業與之對接,進行統一采購,降低采購成本,才能讓農產品能夠上行的更遠、上行的價格更高,生產主體的積極性才能被調動起來,才愿意投入到農業中來,從而保障農產品的規?;?/span>。如,湖南省新寧縣當地涌現出像龍豐果業合作社專注做崀山臍橙供應鏈的龍頭企業,他們一方面引導社員標準化科學種植,另一方面同時直接提供臍橙的倉儲、分級、包裝、加工和快遞。專業化的分工極大的保障了農產品的品質,加快了農產品上行的效率和質量,讓崀山臍橙更優質優價的走出去。


      此外,地方政府和企業還應該促進物聯網、大數據和質量追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讓生產信息透明,全程可追溯,增加產品的可信度。



三、“育品牌”——統籌品牌, 統一推廣


       區域公共品牌作為農產品電商供應鏈重要的環節,是興農、助農、富農的有效途徑,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是一個區域的"金名片",對區域的形象、美譽度、旅游等都起到積極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區域公共品牌不能注冊為普通的商標,只能用集體商標和證明商標兩種形式表現。


      目前部分地方存在品牌意識不強,保護意識不夠的現象,一定程度導致區域公共品牌缺失,更有部分地方政府把普通商標作為區域公共品牌,導致區域公共品牌私有化。與區域公共品牌的“公共性”相比,企業品牌具有“專屬性”,其它企業不能夠分享企業品牌所帶來的利益,企業品牌也是衡量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


       建設區域公共品牌一定要挖掘區域產品的生態、人文和特色價值,提升推廣其商品價值,利用新媒體,講好產品故事,利用區域公共品牌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包裝標識、統一追溯,統一營銷、統一宣傳推廣,以品牌擔保品質。


       同時,區域公共品牌的運營一定要尊重市場規律,可以遵循“地方政府主推、行業協會主導、優勢企業主用,專業團隊運營”的思路,建立品牌共享機制,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品牌的建設離不開內外價值的創造者和運營者的共同努力,政府可將運營權委托企業進行運營,讓各方與品牌共成長,共同呵護,共享品牌帶來的附加值和收益。



四、“抓質量”——支持認證,產品深加工


      與傳統的銷售渠道相比,農產品電商具備降低交易成本,減少了交易對象不確定的無效運輸,縮短了流通時間等優點,但同時也存在單次流通批量小,流通價值較低,單次物流成本高等短板,一旦由于質量問題發生退換貨,對于電商企業來講,則是無法承受的高成本,故農產品電商對產品質量要求更高。


      地方政府一定要建立符合本地實際的農村電子商務市場秩序監管機制和商務信用評價制度,創造電商發展的環境,保障網銷產品的質量安全,防止不合格的商品網上銷售。同時建立抽查獎懲機制,提高本地經營主體和創業者的質量意識和誠信意識。


      地方支持本地合作社、創業青年等取得營業執照、食品生產許可證(SC)等資格認證,鼓勵農產品深加工,向加工要效益,讓非標農產品轉化為標準化的商品,才能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延長農產品的銷售周期,突破農產品季節性和周期性的限制,提升市場占有率,讓農戶享受到電商發展帶來的便利和成果,真正讓農產品上行成為一種現實和可能。



五、“拓渠道”——訂單農業,提升附加值


      農產品電商拓展了銷售渠道,讓生產者和消費者精準對接,讓農戶突破交易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打破“信息貧困”的瓶頸,了解真正的市場供需關系,跟上消費者從“吃的飽”向“吃的好”轉變的消費升級要求。


      同時,借助電商積累的消費者信息,可以進行預售農業、訂單農業、眾籌農業,按照消費者的需求來確定種植的品種和方式,提供有機綠色健康的農產品,與消費者確定持續、穩定、長期、可控的新型供需關系,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了農戶的收入。



六、“降成本”—— 冷鏈運輸,高效配送


      目前,我國發展農村電商面臨著物流設施薄弱、運營效率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企業不愿配送、物流專業人才稀缺、物流企業資金不足的短板。農村因為鄉村道路偏遠、交通不便等問題,物流快遞在及時性、可靠性、服務水平、快遞時間、快遞成本等方面,都與城市存在較大差距,與客戶期望值存在差距,農產品上行要想更進一步,必須解決農產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問題。


       由于農產品鮮活性特點,要加快建設適應農村產品電商發展的冷鏈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發展產地預冷、冷凍運輸、冷庫倉儲、定制配送等全冷鏈物流,通過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將物流企業整合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物流集散地;同時要積極推進條碼、智能標簽等自動標識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打造智能配送信息服務系統,實現物流可查和準確高效配送。



結論:

       新型農產品電商供應鏈要求供應鏈的生產、采購、加工、流通、銷售等各環節都要通過互聯網去改造和匹配供需,要求短流通、短操作、配送及時,它是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讓需求信息貫穿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降低農產品損耗、提升產品的高附加值,提高客戶的體驗感。


       區域之間的競爭特別是農產品上行之爭也將由產品之爭演變成供應鏈之爭,希望地方政府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農產品上行的核心,積極培育本地新型農產品電商供應鏈,畢竟,得供應鏈者得天下。


原文來自:盈縱啟航
在線客服
在線客服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_当漂亮人妻当夫面被强了电影_教练的大东西_魏大勋把杨幂做哭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