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智慧農業在我國發展也有一定時間,現在市場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智慧農業解決方案,在典型的智慧農業的建設方案,多是利用物聯網感知技術,實現對農業生產環節的自動化監測、精準化管理,從而達到農業生產過程的智慧化。這樣的智慧農業解決方案,在實際部署實施過程中,面臨很多問題和困惑,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智慧農業基礎設施成本高
智慧農業基礎設施成本高體現在機械設備成本高和信息化成本高兩方面。以一個蔬菜大棚為例,部署一套完整的傳感采集、圖像采集監測系統,成本就要超過1萬元。如果加上自動化噴淋灌溉系統,成本要超過10萬元。
從農村實際發展狀況來看,智慧農業的使用主體(農業經營主體)如果不能有效分擔成本壓力,是很難接受智慧農業的部署推廣的。而事實的確如此,目前大多數智慧農業示范都是以政府補貼的形式推動實施的。一旦政府不再為智慧農業的建設和運維買單,智慧農業就很難推廣下去。
2.信息數據整合、共享程度低
無論是生產階段、管理階段、運輸階段還是銷售階段,智慧農業都離不開信息與數據,從智慧農業實際發展現狀來看,智慧農業信息數據標準化程度低,數據采集覆蓋面不足,農業數據缺乏準確性與權威性。農業信息數據整合程度低,缺乏信息數據共享。
智慧農業的正常運轉需要自然信息與社會經濟信息,如: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市場信息、生產資料信息、科技信息等。而這些信息的掌控者往往歸屬于不同部門,又因為制度體制問題導致部門之間的運作相互獨立,不能將信息數據進行充分共享,造成信息數據資源的大量浪費與閑置。
3.數據管理和應用水平低
當前,智慧農業信息數據過于注重采集,而忽視了信息數據的內在聯系與含義。數據分析程度較淺,利用率不足,用于智慧農業生產、管理、運輸與銷售階段的信息數據大多為簡單的堆砌,而專業性分析的特色數據較少,可用于指導智慧農業發展、協助智慧農業管理與銷售的信息不足。
智慧農業是一項集合多門跨領域技術的復雜系統,利用物聯網技術、傳感技術、標識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現代技術,實現更完備的信息化基礎支撐、更透徹的農業信息感知、更集中的數據資源、更廣泛的互聯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控制、更貼心的公眾服務。